时间:2020-01-10 09:26
尽管医美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,但回顾整个2019医美行业趋势,整顿趋严、事故频发、资本冷却,这一年的医美并没有想象中的美。
此前,艾瑞咨询发布2019《中国医美行业趋势研究报告》,报告对整个2019年的重要数据做出了统计,并对行业现状及未来空间作出了预测。报告指出,消费者需求与从业人员在项目、沟通、服务环节的不匹配是阻碍当下医美发展的重要因素。 本次我们整理了2019《中国医美行业趋势报告》的重要观点与数据,以供各位医美人为2020规划作出参考。 一、 医美增速放缓,市场进入调整阶段 2013年-2017年,医美呈现爆发式增长,大量机构涌现,但依然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。2015年在社交媒体、网红文化的营销,医美消费者数量和需求进一步提升。2018年是整个行业转折点,大量中小机构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,医美死亡名单数量不断攀升。 2019年延续了2018年的行业现状。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增消费者量下降,且需求旺盛的消费者难以找到合适机构与医生;另一方面是大量中小机构因医疗、运营人才缺失导致的新客不足、老客流失等问题,因此市场增速缓慢下滑。 艾瑞预计,这需要经过2-4年的时间,机构进行自我调整与改革后,再加上年轻一代消费者需求及能力提升,市场将逐步回暖。因此在2020年,机构应加强自我修炼、努力自我调整,未来必然是剩者为王。 二、医美大竞争格局分散加剧 中小机构有生存空间 从2019年中国医美竞争格局情况来看,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竞争格局呈现高度分散状态,预测未来几年分散程度会进一步提升。 由于医美项目具有消费个性化、地域差异化等特征,因此机构很难将运营经验跨省市复制。调查显示,目前我国的连锁医美集团基本也都采用各地区自主经营的形式。此外,伴随成本提升,医美机构经营者也多选择开中小型机构,更利于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者,而中小型机构也将有良好的生存空间。 三、医美市场趋势:女性渗透率有极大上升空间 从全球医美数据来看,医美消费者主要分布在18-40岁女性中间,目前年我国18-40岁的女性医美用户渗透率仅为7.4%,远低于韩国的42%,因此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。 非手术类项目更受欢迎 从2014到2017年全球医疗美容手术与非手术案例数量来看,非手术案例数量明显稳步增长。据ISAPS(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)统计,2017年全球医美案例数量为23.4千万,非手术案例为12.6万,超过手术类。 非手术类项目以相对低风险、短恢复期、不具永久性不可逆转疗效等特点,受到医美尝鲜类大众消费者、对医美风险持保留态度的消费者的追捧。 30岁左右女性消费能力最高 目前,30+女性在调整面部的同时开始进行身体塑形,且伴随消费能力的提升更加关注手术类项目。此外,女性多在35岁时消费金额达到峰值,约到6500元左右。年龄层相对较低的女性群体,多通过注射进行面部轮廓调整,如瘦脸、双眼皮与鼻整形。而40+的女性,多希望通过医美缓解面部衰老,投入到医美项目中的花费逐年稳定。 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医美需求更集中 新氧网与悦美网消费者数据显示,医美消费主要集中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,广东广州、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武汉、长沙排名靠前。此外,新氧网显示2.8%的城市占据了53.7%的医美医生资源,也反向促成了低线城市医美消费者流向一线、新一线及省会城市。 四、医生缺口之大 难以快速填补 据统计年鉴显示,2018年我国整形医院与美容医院医生约7419位(包括整形外科、皮肤科、中医科、口腔科部分医生),与新氧2018年底记录的31701位差距较大,其差距主要来自医美门诊部、诊所、口腔机构及生活美容等领域。 这与医美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对比,整形医生数量远远不足。由于医生培养周期较长,短期内也将难以快速填补空缺。这也催生了大量无证人员非法上岗,引发行业乱象。 五、医美机构合规评级需快速跟进 整体来看,我国到底拥有多少家“合规”医美机构仍然是个迷,且不同平台数据差异较大。统计年鉴显示,2018年整形外科医院和医疗美容医院共451家,增速11.9%;而据天眼查与公开信息核算,2018年全国共有11000+医美机构(医院、门诊部、诊所类);第三方医美平台(新氧、更美、悦美等)入驻机构数量约3000多家(除美容外,还包括部分口腔、眼科、体检等)。 此外,网上也有传言,我国“黑”诊所数量是合规诊所的4倍。该现象也说明了医美行业高速增长下的乱象。在此背景下,2016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起机构评级,2018年有9个省的约180家机构参与,2019年扩展至12个省。然而,相比全国1万+医美机构,A级机构仅有不到100家,机构审核评级推进缓慢。 六、医美营销现状:创新渠道将取代传统渠道 对比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不同营销模式发现,医美机构在传统广告形式(户外、搜索引擎等)预算持续降低,互联网平台导流预算持续上升。其美容院及KOL转诊等渠道按单次消费计费,佣金比例通常高达30-70%。美容院转诊因溢价较高,且人群年龄偏高,因此正逐渐淡化。 传统的获客渠道正在没落,2020年,机构获客渠道或将转向互联网平台上的创新,如电商、信息流、网络转诊、自媒体等;以及其他如异业合作与4S店、婚庆等非医美行业进行资源置换等;打造KOL:包括医生IP打造等; 七、关于未来机构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9年,医美机构经营模式多维化,其中中小型诊所增多,呈现快速迭代试错;传统对外营销团队正向运营转型;对内咨询师角色淡化,由护士或线上承担等。 从长远来看,行业的成长和机构的生存,行业监管体系化以及人才培养才是最至关重要的!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